中国经济在承受增长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平稳地度过2015年,并以6.9%的增速名列世界前茅。但对中国经济的评论和看法却依然存在不同的争论。其中肯定成绩的有之,提示风险的也不少,像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这样的人物认为中国经济将面临硬着陆。这些反响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上升,中国经济的表现及变化日益受到各界的瞩目。同时对我们来说,又好像感觉到了新的压力。这提醒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要谋划好2016年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十三五”任务的全面完成。
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五大政策支柱科学定位
2015年我国经济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新变化,现阶段我们虽仍处于新旧增长动能交替变化的发展阶段,但我们已可以清晰的看到新的增长动能正在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并正在逐步形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截至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长份额已超过50%,高端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12%并仍在以高于传统产业的速度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能力正在普及和提升,高铁、航空航天产业的竞争力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这一切正在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并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把握和驾驭的能力正在提升。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调整日趋成熟稳健。
首先,五大理念深入人心。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明确了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同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全新理念,既明确了发展的方向、方式、方法,又明确了为谁发展、依靠什么发展,以及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手段。五大理念的普及深入,必将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并将转化为科学的发展方法,在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实现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其次,五大政策支柱科学定位。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及宏观调控效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绝不是简单的原则要求,它是中央根据当前经济运行及改革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的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要求。在现实工作中,显然仅从文字方面理解这五大理念是不够的,能否不折不扣地贯彻这五大理念才是问题的根本。
第三,直面五大艰巨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16年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中央直面经济发展矛盾所作出的重大决定。完成这五大任务并非易事,关系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关系到财税体制改革及转移支付、关系到中央及地方的财权、事权分配等敏感问题。然而,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等问题已到了不解决无法发展的地步,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五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如何,不仅将决定201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更重要的是将对整个“十三五”任务的完成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有关部门已行动起来,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推动五大任务的完成。
第四,供给侧改革任务的提出。中央强调,在巩固需求方面改革成果的同时,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研究。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为以深化改革为核心的一项艰巨任务,其落脚点在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体制机制转型的系统工程。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实际上是将体制机制改革与发展生产力相结合,将制度创新与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说中国经济过去的快速发展更多依靠的是制度红利的话,那么今天的改革就要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原驱动力方面,重点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类生产要素障碍。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更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议题,只有深刻领会把握其含义,我们在现实经济发展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借力发力,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活力。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动能将逐步显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及潜能将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从现有的经济发展前景看,以下三方面将逐步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一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形成新的驱动效应。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以及原有的珠江城市群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在“十三五”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有所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经国务院批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已达20个左右,这些区域的协同发展规划将形成不同的增长极,未来的发展模式将打破各城市趋同化的发展特征,将通过探索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形成相互间的差异性发展,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全面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环境,使消费者从中受益。这些发展项目无论是公益性的还是社会服务性的,都将进一步促进投资并提升服务的水平。有些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投资仍将有所扩大,包括城际间的交通和商品物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亚洲财富论坛 | 网络经营许可证 | 京ICP备09051478号
© Copyright 2016-2025 亚洲财富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